这首诗别具一格,它虽然也以“千行泪”表明宫怨之深,但最后以“恨君”作结,大胆直率,不同凡响。
有的版本第四句附注云:“一作‘半是思君半恨君’”,这样写,看来虽然不够痛快,但仿佛更合乎情理——思“君”不得方恨“君”,这样的宫女,比“不是思君”的宫女,更加具有代表性。
长门怨[1]
刘媛
雨滴长门秋夜长[2],愁心和雨到昭阳[3]。
泪痕不学君恩断[4],拭却千行更万行。
学画蛾眉独出群[5],当时人道便承恩。
经年不见君王面,花落黄昏空掩门。
[注释]
[1]在这一诗题下的两首诗,均录自《全唐诗》卷八〇一。前一首原出韦庄《又玄集》卷下,后与刘皂之作相混淆。
[2]长门:一作“梧桐”。
[3]昭阳:这里以汉宫代指唐代宫殿。
[4]学:一作“共”。
[5]蛾眉:这里指女子长而美的眉毛。
[点评]
刘媛本人是不是宫女虽不得而知,但这两首宫怨诗却写得很感人,对宫女精神痛苦的诉说,千载之后仍令人鼻酸。“雨滴长门”一首,旨在怨君之薄幸,伤己之痴情;“学画蛾眉”一首,以花落喻己之盛年将逝,“承恩”无望。《历朝名媛诗词》谓第一首的“泪痕二句太浅直”,而以第二首之结句的“花落黄昏得之矣”。似亦不必拘执,此二首旨趣与王昌龄《长信秋词》有异曲同工之妙。